近期,我通过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结合二十大新部署新要求,积极投身到“爱包头,做贡献”主题实践活动当中,深刻认识到在新时代新阶段成为一名合格的审计人,要时刻找准审计的职责定位,学好理论、用好政策,把研究型审计思维贯穿于学习和工作全过程,有力地发挥审计监督的宏观管理职能,更好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一、系统研究,把握重点
做好资源环境审计,关键是确定审计方向和重点。审计项目实施前,审计组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照“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针对不同情况,统筹部署,周密安排,认真研究审计对象,着力找准推进研究型审计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切实做到研究先行,坚定把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贯穿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二、精准实施,确保效果
根据被审计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特征,找到着手点和突破口,坚持沿着“资金—项目—政策—政治”这条线分析提炼、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围绕生态治理、环保项目绩效及资金管理情况,查阅资料、开展分析、形成疑点,利用ArcGIS等软件,将大数据分析方法融入研究型审计全过程。关注关系发展全局的事项,揭示被审计地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生态文明方针政策方面存在问题。紧抓重点,把问题查实查深查透,不仅针对问题表象,更深入研究问题背后的体制障碍、机制缺陷和制度漏洞,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三、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审后阶段,围绕“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这条线研究,积极开展审后复盘,深入发掘问题根源,总结提炼审计成果。对于审计揭示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问题,推动审计整改动真章、见实效,督促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主体责任,确保将审计发现问题全部整改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审计“查病、治已病、防未病”的职能作用,推动被审计领导干部进一步强化自然资源责任意识,切实肩负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职责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