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新时期审计机关一项全新的审计工作,这不仅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大制度创新,也为新时期审计监督拓展了新的内涵。对自然资源资产及环境的审计,将结合近几年审计经验,总结几点审计思路:
一、跳出“审计”看审计,拓宽审计思路
自然资源资产狭义的理解是自然资源审计就是林、草、水、土、矿等这些看得见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不能停留在狭义的自然资源审计,更进一步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角度去探究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审计的意义,审计思路就会拓宽固有思维的局限。
首先明确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意义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促进自然资源资产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推动领导干部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最终实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凡涉及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的内容都纳入审计范围,因此拓宽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范围。如对林业和草原保护、开发利用情况的审计,先先了解被审计单位涉及自然资源资产的详细业务,再从林地、草地案件、信访部门台账、环保督察反馈等方面入手寻找审计线索,进一步再结合资金的流向拓宽审计思路。
二、立足政策法规,明确审计方向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这个领域点多面广,审计人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深入学习自然资源法律法规。例如对林草资源的审计,大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法律,小到如《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规章制度等,我们都需要认真学习。对于年代久远的政策法规,还需要检查该项政策法规是否存在新的变化,以防在审计过程中使用了废弃的政策法规而出现定性错误的风险。唯有及时掌握准确有效的法规政策,才能在审计过程中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另外,对于特定审计事项,一定要“观其全貌”并及时跟进,简单来讲就是,选一个项目或者案件,追踪它的处理全过程。例如对森林的破坏,在审计过程中就要关注到有关部门的执法监督情况,如执法单位是否有案件档案,如何进行执法处理的,执法成效如何包括罚款是否处罚到位、修复是否到位;若是找不到责任人的案件,基于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又由谁来修复?审计过程中关注这类问题,审计干部需要熟悉相关林地保护的法规政策和行政处罚法,才能在审计的时候具有评判及得出正确审计结论的能力。
三、强化数据审计思维,提高审计效率
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实践中,被审计单位未能建立完备的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共享平台,对应的主管部门较难取得上级部门的平台数据,降低审计效率。审计干部要树立大数据审计理念,推进“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方式,加大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领域地理信息数据和相关业务、财务等数据收集、挖掘和分析力度,以达到进一步推进资源环境审计信息化建设,提升大数据审计工作水平,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