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高速公路等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力度日渐加大,房屋征收工作所面临的困难也日益凸显。审计作为一道监督的关口,如何更好促进房屋征收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切实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应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审查征地拆迁管理程序是否规范
主要审查征地拆迁程序是否规范,手续是否完善。关注有关部门和单位健全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情况,检查征地拆迁建设项目立项批准文件、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征地界线、评估机构选定程序及其资质范围,审查是否制定统一的相关征地拆迁安置方案、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地上附着物勘物表、拆迁协议书签字手续是否完备,征地拆迁补偿执行标准、拆迁评估结果公示情况等。只有严格规范征地拆迁管理程序,才能确保其它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说规范性的管理程序是前提,是基础保障。
二、审查征地拆迁范围界定是否一致
通过查看设计图纸确定征收土地红线范围,详细比对被征收房屋经纬坐标是否位于征收红线范围内,审核实际拆迁范围与规划拆迁范围是否一致,是否存在将未纳入拆迁范围的房屋、树木等地上附着物列入评估价中,是否存在将老项目已纳入拆迁范围的地上附着物在新项目中获得二次补偿现象。征地拆迁范围的界定有利于确保审核范围清晰,界限分明,也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浪费。
三、审查评估报告是否真实合规
主要是审查拆迁单位提供的拆迁补偿协议、安置补偿清单所列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审计人员通过查看房屋评估报告,关注评估依据是否充分;重要评估物件是否留存影像资料;同类型房屋评估价格是否存在标准不统一;房屋评估价格是否参照当地市场指导价格;实地踏查评估记录单中所列事项,核查是否存在超标准评估、擅自扩大评估范围等情况,确保评估结果真实、客观、有效。
四、审查现场实物是否存在异常
通过查看房屋“两证”及被征收人户籍资料,与设计图中房屋征收面积进行比对,核查被征收房屋是否在政府发布房屋征收公告后,为套取征拆补偿资金人为进行翻建、改建、扩建及豪华装饰。因历史原因,部分房屋存在“证大房小”或“证小房大”等现象,需相关部门对补偿面积进行联合认定,如房屋产权证丢失,则需履行唯一住房认定程序,方可进行补偿。
五、审查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公示是否公开透明
通过查看公示资料,关注房屋征收程序是否符合“阳光拆迁”工作流程各项要求,是否按规定进行分户公示的同时,派驻评估人员与征收单位人员对异议部分进行解答;评估结果公示内容、时间、范围是否合法合规;征收工作反映、举报问题线索渠道是否畅通,确保征收工作依规、公平、有序。
六、审查资金拨付管理使用是否及时到位
资金拨付是征地拆迁工作各环节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实利益,关系到征地拆迁工作是否顺利进行。审计时应重点审查征地拆迁资金的核算审批流程是否规范,相关资金管理部门是否按照评估机构评估结果报告拨付征地拆迁补偿资金,拨付是否存在不及时、不到位、长期滞留或闲置资金,使用中有无挤占、挪用、截留资金等不合规问题。审计人员要沿着拆迁补偿资金流向,通过抽查、入户走访等方式重点检查征地拆迁补偿费是否足额及时兑付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