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研究型审计是实现新时代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近几年各级审计机关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审前调查阶段是加强研究型审计的重点,通过对被审计对象的调查研究,排除盲区找准重点,制定高质量审计实施方案,体现以问题为成果的导向,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审计工作质量和成效。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
一是了解被审计单位发展背景。审前重视开展单位的调查分析,紧扣单位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改革方向,以“政治一政策一项目一资金”为主线,找准被审计对象所在领域重点,关注部门机构改革的职能变化,包括所属单位或内设机构的拆分、合并和划转等,职能的转变也伴随着资金或项目的增减,以及经济活动的变化,因此,对审计对象的研究需与时俱进,紧跟政策的步伐。
二是找准被审计单位主责主业。调查中需掌握清楚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职责和业务运行管理模式,把党中央、国务院对该行业领域的工作要求和地方党委政府对该部门的具体工作部署落实融入审计目标,同步关注社会舆情热点及外界建议,结合被审计部门业务,加强数据分析,认真研究部门预算和管理特点,将主要预算项目资金、审计整改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重大违法违规、重大损失浪费、重大风险隐患等方面作为审计关注的重点事项。
三是建立被审计对象信息库。多方调查了解,拓宽审计思路。可以与被审计单位的上级、监督单位联系,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动态,获取问题线索,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收集更多的信息;搜集整理被审计对象多个年度的财政财务等相关数据,统计近年来该部门涉及的重点项目和资金规模;统计往年审计反映问题,同时借鉴该部门接受纪检巡视巡察和上级部门监督检查结果,是否存在尚未整改到位的问题;归纳整理针对该领域的政策文件法规库,并不断更新完善,剔除已失效、不适应当前发展所需的文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