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包头,有一句谚语:“千里疾风万里霞,追不上百岔的铁蹄马。”在包头审计人眼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蒙古马精神”早已融入血脉,他们一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努力成为叱咤审计事业的“铁蹄”马。
自2014年获得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到2019年再获殊荣,这只秉承着“蒙古马精神”的队伍,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甘愿风餐露宿、披星戴月,不畏风雨兼程、跋山涉水。五年来,共组织实施审计项目1368个,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20.05亿元,核减投资额4.16亿元,他们用行动镌刻了确保政策落实的不遗余力、呵护民生工程的良苦用心、捍卫自然资源资产的执着无悔……
行稳致远强党建,奋蹄疾驰勇争先
每一名共产党员都是一面旗帜,每一个审计干部都是一方水土的铁蹄卫士。
“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这是审计人的坐标定位。审计队伍走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活动就开展到哪里。包头市审计局在“党支部+审计组”的组织模式下,阵地建设不断延伸。主题征文、红色故事汇、青年干部座谈、文艺汇演等活动中,临时党支部始终与机关各支部同频共振,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不断增强。筹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文艺汇演过程中,临时党支部成员常常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审计返程的路上利用零散时间排练。在重大审计项目中,党组成员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他们带头进现场,亲自带徒弟,找审计思路,锁定审计目标,梳理问题疑点。在局党组的带领下,包头审计人齐心协力攻克堡垒,守护项目落地。他们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审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监督者更要经得起监督”,这是审计人的自省自律。近年来,包头市审计局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构建“一组三员”监督体系,实现监督对象“全覆盖”,执行“书卡单”及回访制度,梳理岗位职责83项,查找廉政风险点68个,制定防控措施76条。包头市的“行风热线”栏目也常有审计人的身影,他们主动接受群众对审计工作的咨询和监督。一系列举措既是外在约束,也是对干部的内在呵护,不仅让他们保持了“零违纪”的廉政纪录,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排名中,也始终在全市前列。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审计人的用心用情。“双服务双认领”活动成了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通过了解群众困难,认领群众微心愿,他们为帮扶共建社区捐赠图书、轮椅等物品;为老旧社区清理小广告,添置垃圾桶;为达茂旗蒙古族学校留守儿童连续7年捐助资金,形成长期结对帮扶机制。“行动学习法”成了推动事业发展的“助推器”,他们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不断形成理论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先后在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了《包头审计论文集》,组织编纂了《包头审计年鉴(2018年)》和内部刊物《包头审计》。
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之下,包头市审计局不断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先后获得了全国、自治区“优秀审计项目”,自治区“文明单位标兵”,包头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城市基层党建先进共建单位”等多项荣誉。
“骐骥一跃”练本领,“驽马十驾”重坚持
包头市自然资源分布区域广、面积大。对于开展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工作人员而言,荒郊野外、林间地头成了主战场;风吹日晒、蚊虫叮咬成了家常便饭;路程奔波,吃饭困难,已经习以为常。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涉及面广,问题形成的原因复杂,资料收集难度大,结论不好确定。为了查清事实,往往要走访多个部门、询问大量人员。为了准确定性,常常要查阅法规、咨询专家、反复论证。
在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视频培训班上,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靳素平也提到了这项工作的困难,同时,号召大家“在困难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攻坚克难”。包头审计人牢记嘱托,“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成了大家的共识。
近年来,经过不懈钻研,创新审计方法,包头市审计局利用ArcGIS、谷歌等技术手段,对自然资源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极大地提高了审计效率和质量。按照“两统筹”的方式,创新组织形式,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财政决算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紧密结合,同步实施,做到了“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
五年来,圆满完成了达茂旗、土右旗等5个旗县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任务。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被审计地区出台相关管理制度15项,有效推动领导干部依法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促进自然资源资产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同时,作为市委市政府的重点改革任务,在全国人大和审计署领导调研时作了专题汇报,得到充分肯定。
酿工匠心以聚才,怀千里志而驱驰
工作向前发展,需要科技强审;科技创新驱动,需要人才先行。
在包头市委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包头市委书记张院忠作出“科技强审”“关键在人”的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包头市审计局按照审计署、自治区审计厅“两级部署,以用为主”的总体规划,在信息化综合改造一期、二期工程的基础上,实施了信息化综合改造三期工程,建设了现代化审理室和大数据分析室,为大数据审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以全局《干部教育培训五年规划》为立足点,通过集中整训、大数据培训、以审代培等多种方式,提高审计干部知识素养和业务能力。全局35人通过了审计署计算机中级考试,中高级职称比例达到70%,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到94.5%。在此基础上,包头市审计局建立了全市计算机审计人才库,储备了较多的年轻化、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包头市审计局按照“数据为基础,分析为核心,人才是关键、安全是前提”的工作思路,组成了数据分析团队,成立了一级预算单位审计全覆盖领导小组,在全区率先探索、推广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实现了一级预算单位审计全覆盖。
领导小组全力以赴,局长李平同志亲自挂帅,副局长白有明、史晓红同志定期组织学习、讨论、分析和交流。经过不懈努力,年轻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团队采集了1400多家单位的数据,建立了211个审计分析模型,初步形成了覆盖预算执行审计各环节的数据分析方法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进一步完善并验证了数据分析模型,规范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避免了重复审计,提高了审计效率。
危机面前一马当先,抗疫路上马不停蹄
2020年初,当疫情如黑夜悄然降临,虽不能白衣披甲,审计人却以自己的方式守卫在社区抗疫最前沿,冲锋在疫情防控物资审计第一线,他们用审计人的职责和使命编织起了一张网,网起了寥寥星辉,与全国的抗疫战士一起照亮整个黑夜。
包头市审计局党组积极响应市委副书记、市长赵江涛“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共同打赢疫情防控战”的号召,第一时间召集75名共产党员全部下沉到54个基层社区疫情防控一线,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小区流调值守、防控物资分发、环境消毒整治等工作。
紧随其后,包头市审计局成立了应对疫情防控专项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并迅速达成“集中力量强化疫情防控专项审计工作”的共识,一天之内,在全局范围抽调多个科室的业务骨干,对疫情防控财政专项资金、社会捐赠款物、重点保障企业等方面开展审计。
“不单单要对项目进度、审计质量随时跟进,还要努力做好对旗县区的业务指导”,在分析了旗县区疫情防控专项审计情况后,领导小组再次达成共识。工作小组在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周六日无休的情况下,承担起了10个旗县区的疫情防控专项审计业务指导工作。
工作小组随时待命、闻令而动、靶向发力、全力以赴;清账目、盘物资、保民生、促生产;聚焦疫情防控财政资金、捐赠款物的使用效益开展高效审计;提出合理审计建议和意见,推动完善相关制度;延伸审计市红十字会等慈善组织2家,市财政局、市疾病控制中心等57个政府机构和单位,7家企业;深入医院、企业关注资金使用“最后一公里”的具体情况。3月24日,自治区审计厅调研工作组到包头调研疫情防控审计工作,对审计成效给予了肯定。
老骥伏枥志千里,造福百姓勇担当
2020年4月22日,包头市审计局领导班子再次来到固阳县昔连脑包村,实地查看了市审计局为该村援建的150KW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参观了新修缮的卫生室等场所,走访了贫困家庭。
自2014年对口昔连脑包村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包头市审计局领导班子累计为昔连脑包村帮扶、争取项目资金600余万元,兴办好事实事20件。
七年来,这个从前用土渠灌溉、近600亩地浇不上水、98户农户住土房甚至危房的市级贫困村,成了节水改造2600亩、改滴灌项目1100亩、通水泥马路、安崭新路灯、建标准卫生室、配先进医疗设备、全部搬入砖瓦新房的自治区级文明村。市审计局多次被评为全市扶贫工作优秀单位,驻村干部梁守礼同志多次被评为驻村扶贫工作先进个人。
回想2017年初,包头市委组织部对驻村第一书记进行统一轮换,已驻村三年的梁守礼本该进行轮换,但村民强烈挽留,真情感动之下,上级部门决定让他继续留任。回首往事,梁守礼同志说:“我是从固阳县考学出来的,我的初心就是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儿。”
六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以“蒙古马精神”勉励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六年后,总书记再提弘扬“蒙古马精神”。岁月奔涌不停歇,奋斗征程永向前。包头审计人将牢记这份嘱托,秉承好“蒙古马精神”,奋力当好经济运行“卫士”,努力再谱包头审计事业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