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包头市审计局全面推行“清单式”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将政治要求和政治导向贯穿经济监督全过程,促进领导干部促进领导干部担当作为,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自查清单,强化风险预警机制。起草了《市本级2023年度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自查工作方案》,配套编制了自查报告模板。按照《关于对市本级2023年度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自查的通知》要求,对28个市直部门以部门自查与审计核实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梳理出5大类39项具体问题,构建起“未雨绸缪”的风险预防体系,有效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的前瞻性和针对性。
二是编制政策学习清单,精准把握审计着力点。在审前调查阶段,审计组系统梳理与审计对象相关的政策制度,紧扣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主线,同“3+5+N”重点产业集群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三个高地”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按照“全面覆盖、重点审计”原则,深入掌握审计对象的政策制度、业务流程和关键风险点,确保审计工作“有迹可循”,显著提升审计判断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三是制定重点内容工作清单,提升审计执行效能。在审计实施阶段,审计组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公共资金使用、国有资产资源管理、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落实等情况为基础,聚焦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情况,依法依规确定审计重点。通过总结以往审计发现的共性问题,结合大数据筛查疑点,制定详细的重点内容工作清单,逐项核实落实情况,实现“按图索骥”的精准审计,切实提高审计执行效率。
四是建立审计发现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强化审计监督力度。在审计报告和整改阶段,审计组严格把控问题定性、处理意见和责任界定等关键环节,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与市纪委监委联合出台《“四项监督”贯通协同》《问题线索双向移送》等制度,将审计发现问题纳入纪委监委“1+9”贯通平台,实行清单化管理和对账销号机制。对整改事项分类施策,能立即整改的立行立改,需长期整改的建立长效机制,形成监督闭环。
五是构建内审人才库清单,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创新制定《“以审代培”内部审计人员管理办法》,40家单位52人组成内部审计人才库。严格规范人员选派、审批和考核流程,择优选拔11名内审人员参与9个“以审代培”项目,成功搭建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协作平台,实现审计资源的优势互补和高效利用,有力提升了全市审计监督效能。
- 大
- 中
-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