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公立医院专项审计 筑牢医疗惠民防线
发文时间:2025-08-18 16:59
来源:包头市审计局

开展公立医院专项审计,是强化医疗领域监管、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公立医院作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核心支柱,其资金使用规范性、运营效率及服务质量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近年来,随着医改政策深入推进,医疗资源配置、医保基金管理等领域面临新挑战,亟需通过专项审计精准“把脉”,为公立医院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深刻认识公立医院专项审计的重要意义

一是保障医疗惠民政策落地见效。公立医院是落实分级诊疗、药品零差价、医保支付改革等惠民政策的关键主体。通过专项审计,可核查政策执行中的堵点,确保医保资金精准惠及群众,杜绝违规收费、过度诊疗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维护医疗领域公平正义。

二是规范医疗资金管理使用。公立医院资金来源多元,涵盖财政补助、医保基金、医疗服务收入等。审计可聚焦资金分配、拨付、使用全流程,揭露虚报套取、挤占挪用等问题,提升资金使用绩效,防范重大经济风险,保障医院持续健康运营。

三是推动医疗服务提质增效。审计可深入分析医院药品耗材采购、设备配置、信息化建设等环节,揭示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推动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促进公立医院加强内部管理,提升诊疗服务能力和群众就医获得感。

二、多维度推进公立医院专项审计

一是构建“全链条”审计监督体系。联合卫健、医保、财政等部门成,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统筹制定审计方案,将政策落实、财务管理、业务运营等纳入审计范围,实现“一次审计、全面体检”。

二是聚焦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开展政策执行审计:核查药品集中采购、DRG/DIP支付改革、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等政策落实情况,重点关注是否存在政策空转、执行变形等问题。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审查医疗收入真实性,重点排查违规收费、分解项目收费等行为;核查财政补助资金使用合规性,防止截留挪用;强化医保基金监管,打击“挂床住院”“虚假诊疗”等欺诈骗保行为。开展资产管理审计:对药品耗材、医疗设备、基建工程等开展清查,关注采购流程合规性、库存管理规范性及资产使用效益,避免资产闲置浪费或流失。

三是强化数字化审计技术应用。依托大数据分析平台,整合医院HIS系统、医保结算数据、财务核算系统等多源信息,构建审计模型。通过数据比对、趋势分析,精准识别异常收费、不合理用药等风险点,提升审计效率和精准度。

四是深化审计成果转化运用。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实行“台账销号+跟踪督查”机制,对整改不力的单位约谈问责。将审计结果与医院绩效考核、院长任期目标挂钩,推动医院完善内控机制,堵塞管理漏洞,提炼共性问题,形成审计建议,为医疗领域政策优化提供决策参考。


字体
打印
关闭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