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AI赋能校园膳食经费审计调查的 思路和实践路径展望
发文时间:2025-09-15 14:45
来源:包头市审计局

目前,人工智能(AI)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将AI技术应用于审计工作中,可以有效提升审计效率和质量,推动审计工作转型升级。

一、AI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数字经济时代,审计工作面临的根本性挑战来自于数据规模的指数级增长和业务复杂性的持续提高。以校园膳食经费审计调查为例,虽涉及数据规模较小,但对于动辄千人的学校,全年的三餐交易数据比对,人工比对会耗费较长时间,仅能在一定时间内采用抽查方法进行审查。而AI工具可以更加高效的解决数据处理和分析任务,使审计人员能够有更加充分的时间分析重大政策和资金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角色从数据处理器升级为决策分析师,专注提出政策优化和制度设计建议等高价值工作。

(一)突破效率瓶颈

AI工具可在数分钟内完成原本需数周的手工数据整理工作,大幅释放审计人力资源。在大型项目资金审计中,AI系统能在数小时内完成全周期资金流向分析,精准定位异常交易。AI具备持续工作能力,实现不间断运行。

(二)提高审计质量

AI技术不仅提升效率,还可以增强审计洞察力和降低人为误差。一是能够提供量化决策支持,AI学习模型对历史审计数据进行训练,形成违规行为识别库,使审计判断从经验依赖转向数据驱动。二是可以全样本覆盖,突破传统抽样局限,实现对每笔交易、每个项目的全面审查,消除审计盲区。

二、实践路径的建议

基于AI的优势和发展趋势,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多源融合经济数据,应用AI构建审计模型。审计人员提升应用AI工具的水平。以校园餐审计调查为例,提出如下建议。

(一)构建智能审计分析模型,实现数据穿透式筛查

一是多源数据融合分析。打通财务系统、食材采购平台、库存管理数据库,利用AI算法比对采购单价、出入库频次,解决仅能对照原始单据的审计痛点。如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光学字符识别等技术识别扫描件、图片中的文字信息自动解析食堂票据、验收单等非结构化数据,提取关键字段(如数量、日期、签批人),较传统人工筛查效率会大幅提升。

二是动态风险预警机制。建立“食材损耗-营养配比-资金结余”关联指标模型,实时监测异常值。例如:设定生均餐标浮动值±10%,AI自动触发预警,结合营养学标准分析菜谱合理性。

(二)重构审计流程,打造闭环管理体系

一是“双线并行”法审计。一是资金线:通过追溯资金流向,锁定是否存在截留挪用线索,二是物流线:借助物联网设备(智能称重)采集重量等食材流转数据,验证“采购-加工”全链路,发现是否存在人为虚报损耗量的情形。

二是多方联动证据链固化。利用陪餐制度和家长监督制度,鼓励学生家长和学生共享投诉数据、监控视频,通过AI分析是否存在食材替换等问题。

(三)创新人才培养与工具应用

    “实战+AI”复合能力培养。一是推行“以审代训”模式,组织内审人员参与AI工具应用,如在膳食经费审计中训练上述审计工具模型,用以追踪膳食经费流向。二是建立案例知识库,收录膳食审计典型问题,支持检索辅助判断。


字体
打印
关闭
相关附件